作者:笑来老师 录音:Antonia.J.x.T本音频版由作者录制 。感谢收听,喜欢的话请点击右上方“订阅专辑”按钮,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节目动态。欢迎关注【wls英语实验室】更多精彩,与你相约!
注:想听完本专辑,关注【高建华企业管理高参】,回复“2.0时代的赢利模式”,免费领取完整版内容提要 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发展,现在均不同程度地撞到了成长天花板。 面对新经济的冲击,众多企业都已经意识到自身应该进行变化,但应该朝哪个方向变,怎么变,大家并不清楚,盲目调整带来的是亏损的剧增,焦急等待换来的是进一步恶化。 只要还能生存下去,很多企业都只是在做局部的零敲碎打,试图以此来获得赢利的增长点,其实这就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等到危机真正到来时,我们再努力改变也于事无补,走在前面的企业已经占领了市场的绝对优势。 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中国企业进行理念的刷新,为他们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模式,帮助他们进行系统性的提升,唯有如此,中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成功走向成熟。 本书讲的就是在这样的变革的时代,中国企业如何在商业模式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从战略提升到产品创新,从品牌重塑到渠道重构,从客户关系到员工发展……某著名财经杂志社长评价: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经营管理类图书中本土与原创相结合最出色的一本书,也是实用性与思想性结合最完美的一本书。独特的视点、系统的构思、明白的阐述给人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什么是2.0时代 2006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将2006年度人物颁给了“YOU”,代表了千千万万的个人,昭示了“个性化消费时代”的来临。从2006年底以来,国内的主流财经媒体纷纷将视角聚焦在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上,商业2.0、Web2.0、营销2.0等冠上2.0的名词充斥于耳。这说明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一个新的经济时代——2.0时代已经来临。其实这两年来,《蓝海战略》、《世界是平的》、《长尾理论》的畅销,已经向我们揭示了新经济时代需要企业进行系统地改造以参与到全球竞争中,那些传统的游戏规则、商业理念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颠覆,当消费环境发生质变时,与之密切相关的营销体系,也要随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为什么是赢利模式 赢利是一切商业活动的终点。光有商业模式,没有赢利模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就如之前的网络泡沫,抛出的众多商业计划,最终因为没有真正的赢利模式而倒掉一大片。现在的中国企业面临的就是微利困境:价格战使利润如刀片般薄,产品的同质化又使利润提升如天方夜谭,市场的细分使成本的摊薄无从下手,竞争的深化使人员、管理费用进一步加深。赢利,是企业高管日思夜想的话题。作者简介: 高建华,中国著名的实力派市场营销战略专家,企业管理专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之一。曾在中国惠普公司工作15年,从助理工程师做起,先后担任市场总监,战略规划总监,华北区总经理,助理总裁,首席知识官(CKO),中国惠普公司决策委员会成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在中央党校,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国家人事部,原国家经贸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担任市场营销课程的特聘教授。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在全国各地举办各种专题讲座500多场。 所著《不战而胜》一书于2000年出版,被誉为国内含金量最高的市场营销类原创著作。《笑着离开惠普》一书于2006年出版,将惠普之道的精髓以生动的故事,丰富的管理实践,以及亲身的体会与感悟,展现在读者面前。编辑推荐 告别“中国式营销”,把产品创新当作新时代商业模式的核心工作,这就是《2.0时代的赢利模式》的重要内涵。 ——马蔚华 招商银行行长 建华是管理界不可多得的专家,之所以在圈内不仅有知名度、美誉度,更有影响力,我想来自于他身上体现出的对于管理的中外融通,知行合一。读了他的这本《2.0时代的赢利模式》,研究理论的学者教授可以更加容易地感受到商战的硝烟弥漫,企业的经理人们可以不用读MBA而完成营销体系的构建。这也许正是世界著名管理大师明茨伯格所期盼的管理者而非MBA的一部分吧。 ——王璞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首席合伙人 高建华先生试图颠覆我们头脑中的“营销”概念,他在本书中提出了2.0时代的赢利模式,“市场细分是前提,产品创新是核心,战略设计是主线,战术监控是关键。”他的很多观点值得中国企业家借鉴思考。 ——吴晓波 财经作家 蓝狮子出版人 高建华先生的赢利模式的特点是“实”。他谈的都是很实际的问题,用很实在的方式,提出很实用的解决方案。《2.0时代的赢利模式》不是面对未来,而是面对中国的当下:要赢得未来,只有先赢得现在;要赢得国际市场,只有先赢得中国市场。这就是2.0时代的赢利模式的价值。 ——刘澜 《世界经理人》总编辑 高建华先生在《2.0时代的赢利模式》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创新是科学,不是艺术,正因为是科学,才可以复制,可以学习,可以掌握。换句话说,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仅仅依靠头脑风暴就奏效的,创新必须来自于准确的市场定位,对目标市场的充分了解。产品创新只有上升到科学的流程,企业才能像流水线一样源源不断地给客户提供独特价值的新产品。 ——张志勇 《财经文摘》执行主编
2017年1月出版,适听人群 :高校学生、MBA学员或管理学自学者【主播推荐】《管理学——基于能力的原理和方法》兼收并蓄中外管理科学的优秀理论和方法,自成体系,对管理理论进行梳理,对经典文献进行导读,同时,关注管理热点问题,注重管理技能构建。既适合高等院校经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MBA学员及相关专业学位人员学习使用,还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学习和培训。【内容简介】《管理学——基于能力的原理和方法》围绕着管理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职能,通过开篇案例和开篇问题引发对管理问题的思考,系统介绍管理理论,梳理管理经典文献,关注管理热点问题,注重管理技能构建,很好结合了国内外《管理学》经典教程的优点。【作者简介】刘松柏,男,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管理及研究工作。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部长,珠港澳经济研究院院长,珠海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管理学》主持人,教育部—IBM精品课程《服务管理》主持人。陈燕,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研究。张平淡,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与战略。目录第1章 导论1.1 开篇导读1.1.1 开篇案例1.1.2 开篇问题1.2 理论回顾1.2.1 管理概述1.2.1.1 管理的概念1.2.1.2 管理职能1.2.1.3 管理者角色1.2.1.4 管理者技能1.2.2 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2.2.1 管理发展史概述1.2.2.2 早期管理思想1.2.2.3 管理思想萌芽1.2.2.4 古典管理理论1.2.2.5 新古典管理理论1.2.2.6 现代管理丛林1.2.2.7 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1.2.3 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3.1 管理的基本原理1.2.3.2 管理的基本方法1.3 热点研究1.3.1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标准1.3.1.1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1.3.1.2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概述1.3.1.3 国际标准SA 8000的“本土化”改造1.3.1.4 结论1.3.2 跨文化管理1.3.2.1 组织文化1.3.2.2 跨文化管理1.3.2.3 结束语1.4 技能构建1.4.1 供讨论和实践主题1.4.2 管理技能培养1.4.3 小组练习1.4.4 专项作业1.4.5 案例分析1.5 经典文献1.5.1 企业家经济1.5.1.1 文献导读1.5.1.2 文献正文1.5.2 管理者的工作角色1.5.2.1 文献导读1.5.2.2 文献正文1.5.3 战略家的调色盘1.5.3.1 文献导读1.5.3.2 文献正文第2章 制定决策2.1 开篇导读2.2 理论回顾2.3 热点研究2.4 技能构建2.5 经典文献第3章 计划工作与方法第4章 战略管理与企业家精神第5章 组织第6章 人力资源管理第7章 激励第8章 领导第9章 沟通第10章 管理控制【精彩书摘】在借鉴前人观点基础上,结合现代管理发展趋势,我们认为,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一系列有效率且有效果的活动。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六层含义: (1)管理总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环境与管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环境的因素既会对组织造成有利影响,也会带来威胁。管理者要能够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条件,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管理是围绕着组织目标进行的。管理作为组织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这是管理的基本出发点。管理作用于组织之上,离开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毫无意义。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传统管理观点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对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的协调和整合。我们基于更广阔视角,认为管理的对象既包括组织所拥有的内部的资源,也包括组织通过整合而进行利用的外部资源。管理作为协调活动,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以最佳方式安排组织活动各个环节的秩序,从而使组织活动更有效地趋向其目标。 (4)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主要是通过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这五项基本活动来实施的。它们是管理工作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也是管理活动区别于一般作业活动的主要标志。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可能采用一种也可能是几种活动同时进行,它们是一个组织在正常的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这五项活动又被称为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 (5)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主要是管理者的活动,离开管理者,整个管理活动便无法正常进行。管理者个人管理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管理活动的有效进行。也正因为如此,能否最终实现计划目标,关键就在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管理艺术。 (6)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包括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为达到一定目标的资源被利用情况和产出能力的尺度,即“效率”;衡量管理者所选择的组织目标的适宜程度及组织目标实现程度的一个尺度,即“效果”。只有高效率和高效果才是有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