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是后世《传习录》的母本,因未经后人妄改,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珍藏价值,被已故哲学家陈荣捷先生称为“*完备而可靠”的版本,是阳明心学的*读本。《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宗师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了解阳明心学*经典的入门必读书。◆心即理:*的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遇到难题时与其劳神费心,不如去倾听内心*原本的声音。◆致良知: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只不过被后天的习气和私欲所蒙蔽了;若能恢复并遵循本然的良知,就不难获得内心的安宁。◆知行合一:人的认知和实践是不可分的,只有做到两者统一,才能避免盲目行事或空谈不实之病,一切困难也会迎刃而解。正是因为阳明心学蕴含着“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至上智慧,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终结中国两千年帝制的孙中山、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梁启超、推动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伊藤博文等人,均对《传习录》推崇备至。已故国学大师钱穆更是将该书列为“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之一。
虽然把诺贝尔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马尔克斯 我这个时代里最真实也是最感人的长篇小说之一,在任何语言里都是如此。——威廉·福克纳 《恋情的终结》《问题的核心》都是伟大的作品,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令人不安,如同在宗教审判者的注视下。——约翰·厄普代克 异常的感动和美丽,极好地描写了他对情人丈夫的关系,从怜悯,到恨、嫉妒、蔑视的转变,女主角一如既往的可爱。——伊夫林·沃 《恋情的终结》是我读过最寒冷刺骨的反爱情小说,可怜的莫里斯!可怜的莎拉!可怜的亨利!——约翰·欧文 无可置疑的大师之作,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写作技法和思想。——《纽约客》 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一次充满激情和惊人的写作。——《大西洋月刊》 《恋情的终结》是格林的代表作,一次惊人的关于信仰的写作!——《独立报》 一部超越爱情小说类型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是格林巅峰时期的杰作!——《卫报》 未授予格林文学奖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错误。——诺贝尔奖评委拉斯·福塞尔 他的名字会为我们的获奖名单增光添彩。——诺贝尔奖评委安德斯·奥斯特林直到他去世,格林一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作家。在任何语言里,他都是极细腻的作家。——约翰·欧文(《盖普眼中的世界》) 格雷厄姆·格林自成经典,他将不断被阅读和提起,他是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最卓越的记录者。——威廉·戈尔丁 《恋情的终结》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最受公认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具自传性质的小说。入选2015年《卫报》历史百大英语小说;2015年BBC历史百大英国小说;2014年英国《每日电讯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威廉·福克纳将之评为:“我这个时代里最真实也是最感人的长篇小说之一,在任何语言里都是如此。”内容简介 关于爱情,我又想起了你……[1] 这本书里有狂热的爱、狂热的恨、狂热的猜疑、狂热的嫉妒、狂热的信仰,有爱情中所有狂热的情感。 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里斯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莎拉。一次意外事件导致萨拉不辞而别,莫里斯在恨和嫉妒中度过了两年。两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当初那段感情中炙热的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再度折磨着莫里斯…… 这段恋情最终如莫里斯所预言的那样,变成了一桩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莫里斯记述了爱情开始的时刻,以及最后的时刻。作者简介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 Greene,1904—1991) 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2] 67年写作生涯,创作超过25部小说,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作家。1950年,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一生提名多达21次,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1976年,获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大师奖。1981年,获耶路撒冷文学奖。1986年,由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功绩勋章。 格林一生游历于墨西哥、西非、南非、越南、古巴、中东等战乱之地,甚至任职于英国军情六处,从事间谍工作,并以此为背景创作小说,关注人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救赎、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斗争,被誉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最卓越的记录者。 至今,每年格林生日期间,在格林出生地——英国赫特福德郡,都会举办为期四天的格雷厄姆·格林国际艺术节,全球的格林粉丝齐聚这里参加纪念格林的活动。
一九三六年夏天,蒙特丝是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她的国家即将爆发内战。她居住的小村庄位于西班牙东北部,对外界几乎一无所知,但当哥哥何塞从城里回来,革命热情溢于言表,让她深受鼓舞。革命、爱情、家庭、荣誉,她的命运从此改变……____ ____小说中交织着两个声音:一个是反抗的声音,来自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他是西班牙内战的直接见证者,谴责民族主义分子在天主教会的祝福下对“穷鬼”实施的恐怖行径,他的抨击册子《月光下的大公墓》即将引起争议;另一个是生机勃勃的声音,来自叙述者的“穷鬼”母亲蒙特丝,七十年之后,自由派起义的那些激动人心的日子依然在她的记忆中闪耀。____ ____一场战争,两个声音、两种视野,奇异地回响在今天,就像被莉迪•萨尔维尔的小说艺术施以了魔法,扣人心弦,又如一篇现代宣言。____
出于对奥普拉光环的仰视,我看这本书之前,内心带着极高的期待。它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它也像很多优秀作品那样,恰到好处的给了我一段美妙的阅读时间。 而正好,我也到了不得不追问自己的阶段,究竟哪些是我所坚信的?在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人生中,有哪些原则,是我不会为外界任何影响所改变的? 这本书是奥普拉杂志的专栏集结。因此书中并没有对往事的连篇累牍的回忆。更多的是情绪的流动,细节的回忆,以及内心每一次波澜的复盘。 因此我读到的,并不只是奥普拉一生的经验,还有更多的收获,在随着她的笔触,反思自己的人生。这是这本书让我最为满意的地方。跟随每一个奥普拉心中的人生关键词,给自己的内心加固了坚强的堡垒。 推荐给每一个读者,每一个年龄层,每一类读书爱好者,每一个能够读一本书的人。 我不希望任何一个人不小心错过它。 ——苏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