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科尔沁草原——孝庄故里百年风云际会的历史长卷,也是一部激扬豪壮的英雄史诗,更是一幅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与民俗风情的画卷,同时也是对《蒙古秘史》和孝庄家族史的解读和文学想象。 宏大的结构,深远的外延,一个世纪的跨度,一百年的时光流转,在作者笔下,草原上上至达官贵胄,下至乡野村妇的芸芸众生和一个个历史事件,鲜活生动栩栩如生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本书以革命为脉络,塑造了成吉思汗仲弟哈布图哈萨尔的胤嗣,孝庄家族后裔钢·巴特尔这个完全有别于以往传奇人物的民族英雄,他背叛了封建贵族家族,成长于坚实的现实和历史唯物的基础上,读来有血有肉真实可感,奏响了强劲的时代主旋律,弘扬了感人至深的正能量。 作品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用手中散发着独特的草原芬芳的风俗画笔,饱蘸着浓浓的深情,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风民俗画面。草原的辽阔壮美,牧歌的纵情悠远,传说的神奇迷幻,以及自由联想的巧妙运用。语言的诗意,散文化与乡俗俚语化,读来都令人遐思神往,不忍释卷。因为在本书的文学想象中,包含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识与思考,该书的写作证明了文学想象也能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插上美丽的羽翼,使他们像双翼的神马一样飞向更辽远的空间,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米兰·昆德拉1975年流亡法国后创作了《生活在别处》这部充满了现代主义色彩的杰作,在作品中他把主人公一个敏感的年轻诗人雅罗米尔的内心世界刻画的细致入微,在描写手法上也独具个性,尤其是手法写的出神入化,很好的表达了现代派小说的精髓。其中还大量涉及了象征主义诗歌,虽然我们未曾接触到他的先锋电影,但从他作品中,我们无时不刻感到如同摄影机般捕捉着事件的运动感。
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辗转求道,以寻求灵魂的安宁。最终,在一位船夫点化下顿悟了天地万物圆融同一的真谛。 《悉达多》是黑塞的第九部作品,1922年在德国出版,直到1951年在亨利·米勒的再三说服下,才有出版商出版了该书的英译本,此后逐渐在60年代的美国形成黑塞热潮,据说那时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本。这部作品不仅是亨利·米勒的最爱,更是影响了各类毫不相关的音乐人,从60年代到00年代,从尼克·德雷克到电台司令,从深沉悲伤到摇滚妄想,《悉达多》是他们灵感的来源。